結晶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展
發布時間:2012-10-09
分享新聞到: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有效地吸收太陽能輻射并將其轉化為電能的半導體電子器件。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將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的一系列薄膜經過連線等工藝制作而成的太陽能電池板。與其它太陽能電池相比,薄膜太陽電池既具有晶體硅電池性能穩定、工藝成熟和高效的優點,又有大幅度減少材料用量、從而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的潛力因而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可以說,晶硅太陽能電池是第一代技術薄膜太陽能電池則是第二代技術。
對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主要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大部分都采用硅作為最基本的材料,也就是說將多層的不同導電類型的多晶硅薄膜或非晶硅薄膜沉積起來,以達到增加太陽能光電轉化效率的效果,其光電轉換效率一般穩定在11—13。薄膜型太陽電池技術具有可吸收散射光、可撓性與可制作大面積太陽電池等特性,特別是與結晶硅型太陽電池相比,其所消耗的材料成本更為經濟,因此備受產業界人士看好。短期而言,在上游硅材料短缺仍難緩解的情況下,薄膜型太陽電池將成為太陽電池市場的另一個最佳選擇。由于薄膜型太陽電池的主動面積(Active Area,包括半導體層及接觸層)厚度約只有1—10μm,不像傳統厚膜型的厚度約為100—300μm,且需要使用大量、價格昂貴的半導體材料,因此相比之下可省下許多材料成本。另外,其基材選擇性多樣包括玻璃、塑料或金屬薄片等,模塊封裝也較容易,且可做成半透光型,因而能吸收漫射光源并可大面積制造,非常適合做成與建筑物整合的太陽光電板(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